纵向广告1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纵向广告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过氧化氢酶试验,以及过氧化氢酶试验试剂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过氧化氢酶试验没有气泡产生什么原因
有可能是酶失活,如果不是新鲜提取或者提取过程操作失误,就容易出现这种状况
还有可能就是反应液酶浓度太低,这样反应状况也不明显
在有可能就是反应底物(过氧化氢)放置时间太长以致浓度低,或者是由于其他原因导致底物浓度低。
一般都逃不过以上几种状况
过氧化氢酶探究pH值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步骤
①实验目的是探究pH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故先在1号、2号、3号试管中各加入2mL新配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再向l号试管内加入l mL蒸馏水,向2号试管内加入1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向3号试管内加入1mL(等量)盐酸溶液,并振荡试管。
②据题分析可知,向1号、2号、3号试管内各滴入2滴鸡肝研磨液。
③气泡的多少反应了过氧化氢酶活性的高低。仔细观察各试管内产生气泡的多少,并记录。
在最适pH时,酶的活性最高;当高于或低于最适pH时,酶的活性都会降低.故实验结果为:1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多;2号和3号试管内产生的气泡较少。
除pH外,还有其它环境因素会影响过氧化氢酶的活性,就此提出相关研究课题: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故答案为:
①1mL(等量)氢氧化钠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 1mL(等量)盐酸溶液(试剂量和试剂名缺一不给分)。
②鸡肝研磨液
③产生气泡较多
探究温度对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或其他合理答案)
点评:本题考查影响酶活性的因素及探究实验,重点是考查影响酶活性的探究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实验设计的原则,准确判断实验的自变量、因变量和无关变量。
同时要掌握影响酶促反应速率的因素。酶作为生物催化剂,不仅具有一般无机催化剂的特点,还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温和性等特点,所有这些内容都是生物实验的好素材.以酶的特性为知识背景,可以较好的测试学生的实验知识及操作能力。
扩展资料:
动力学方法
测定一定时间内所起的化学反应量。
①比色法 如果酶反应的产物可与特定的化学试剂反应而生成稳定的有色溶液,且生成颜色的深浅与产物的浓度在一定的范围内有线性关系可用此法。
如蛋白酶的活力测定:蛋白酶可水解酪蛋白,产生的酪氨酸可与福林试剂反应生成稳定的蓝色化合物,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所生成蓝色化合物颜色的深浅与酪氨酸的量之间有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测定。
②量气法 主要用于有气体产生的酶促反应。如氨基酸脱羧酶、脲酶的活力测定。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可用特制的仪器如瓦氏呼吸仪测定之。根据气体变化和时间的关系,即可求得酶反应的速度。
③滴定法 如果产物之一是自由的酸性物质可用此法。如脂肪酶催化脂肪水解,脂肪酸的增加量代表脂肪酶的活力。
④分光光度法 利用底物和产物光吸收性质的不同,可直接测定反应混合物中底物的减少量或产物的增加量。几乎所有的氧化还原酶都使用该法测定。
如还原型辅酶Ⅰ(NADH2)和辅酶Ⅱ(NADPH2)在340nm有吸收,而NAD和NADP在该波长下无吸收,脱氢酶类可用该法测定。该法测定迅速简便,自动扫描分光光度计的使用对酶活力的快速准确的测定提供的极大的方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酶活性
触酶试验的原理
触酶试验原理:触酶又称过氧化氢酶,具有过氧化氢酶的细菌,能催化过氧化氢成为水和原子态氧,继而形成氧分子,出现气泡。
试剂药品
1.50mmol/lpH7.0的磷酸缓冲液
2.0.3%H202:吸0.5ml30%H202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液至50ml
3.0.2%愈创木酚:秤0.2g愈创木酚加入pH7.0的磷酸缓冲液至100ml
扩展资料:
实验步骤
酶液的制备
1、称取叶片 0.25g ,加入5倍量的(M/V)pH7.0 的PBS冰浴研磨 15000r/min
离心15min取部分上清液经适当稀释后用于酶活性测定。
2、CAT活性的测定
在3ml的反应体系中,包括0.3%H2021ml,H201.95ml,最后加入0.05ml酶液
启动反应,测定波长240nm处的OD降低速度。将每分钟OD减少0.01定义为1个活力单位。
3、POD活性的测定
在3ml的反应体系中,包括0.3%H2021ml,.0.2%愈创木酚0.95ml,pH7.0的PBS1ml,最后加入0.05ml酶液启动反应,记录470nm处OD增加速度。将每分钟OD增加0.01定义为1个活力单位。
4、用考马斯亮蓝G-250法测定蛋白含量.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触酶试验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
过氧化氢酶的活性测定——紫外吸收法
【原理】
H2O2在240nm波长下有强烈吸收,过氧化氢酶能分解过氧化氢,使反应溶液吸光度(A240)随反应时间而降低。根据测量吸光率的变化速度即可测出过氧化氢酶的活性。
【仪器与用具】
紫外分光光度计;离心机;研钵;250ml容量瓶1个;0.5ml刻度吸管2支,2ml刻度吸管1支;10ml试管3支;恒温水浴;
【试剂】
0.2mol/L pH7.8磷酸缓冲液(内含1%聚乙烯吡咯烷酮);
0.1mol/L H2O2(用0.1mol/L高锰酸钾标定)。
【方法】
1.酶液提取:称取新鲜小麦叶片或其它植物组织0.5g置研钵中,加入2~3ml 4℃下预冷的pH7.0磷酸缓冲液和少量石英砂研磨成匀浆后,转入25ml容量瓶中,并用缓冲液冲洗研钵数次,合并冲洗液,并定容到刻度。混合均匀将量瓶置5℃冰箱中静置10min,取上部澄清液在4000rpm下离心15min,上清液即为过氧化氢酶粗提液。5℃下保存备用。
2.测定:取10ml试管3支,其中2支为样品测定管,1支为空白管,按表40-2顺序加入试剂。
表40-2 紫外吸收法测定H2O2样品液配置表
管 号
S1
S2
S3
粗酶液(ml)
0.2
0.2
0.2
pH7.8磷酸(ml)
1.5
1.5
1.5
蒸馏水(ml)
1.0
1.0
1.0
25℃预热后,逐管加入0.3ml 0.1mol/L的H2O2,每加完一管立即记时,并迅速倒入石英比色杯中,240nm下测定吸光度,每隔1min读数1次,共测4min,待3支管全部测定完后,按下式计算酶活性。
3.结果计算:
以1min内A240减少0.1的酶量为1个酶活单位(u)。
过氧化氢酶活性(u/gFW/min)=
式中 A240 = AS0-
AS0—加入煮死酶液的对照管吸光值;
AS1, AS2—样品管吸光值;
Vt—粗酶提取液总体积(ml);
V1—测定用粗酶液体积(ml);
FW—样品鲜重(g);
0.1—A240每下降0.1为1个酶活单位(u);
t—加过氧化氢到最后一次读数时间(min)。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