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纵向广告2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七擒七纵孟获,以及为什么七擒七纵孟获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七擒孟获的主要内容?
七擒孟获,又称南中平定战,是建兴三年蜀汉丞相诸葛亮对南中发动平定南中的战争。当时朱褒、雍闿、高定等人叛变,南中豪强孟获亦有参与,最后诸葛亮亲率大军南下,平定南中。
诸葛亮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比喻运用策略,使对方心服。《三国志》裴松之注引《汉晋春秋》中有提到,《三国演义》进行了大幅度的改编和虚构创造。
诸葛亮平定南中叛乱过程中对南中豪强首领孟获采取的攻心战策略,目的是彻底地消除南中少数民族的反叛心理。东汉以来,南中属于益州辖区之内,分置益州郡(即建宁郡)、牂柯郡、朱提郡与永昌郡四个行政区。
《三国志》原文:
建兴三年,诸葛亮至南中,所在战捷。闻孟获者,为夷汉并所服,募生致之。既得,使观于营陈之间,问曰:"此军何如?'获对曰: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定易胜耳!"亮笑,纵使更战。七纵七擒,而亮犹遣获。获止不去,曰:"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遂至滇池。南中平,皆即其渠率而用之。
经过: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今四川西昌),讨伐高定;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今四川宜宾)出发,进攻牂柯郡(今贵州福泉),攻击朱褒;中路由李恢从平夷(今贵州毕节),攻向建宁(今云南曲靖)。哪些将领随丞相南征?丞相带领多少人马?史书上没有记载。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
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向者不知虚实,故败。今蒙赐观看营陈,若只如此,即定易胜耳。(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关于"七擒孟获的地点,据《滇元纪略》称:"七擒孟获:
一擒于白崖,今赵州定西岭。一擒于邓赊豪猪洞,今邓川州。一擒于佛光寨,今浪穹县巡检司东二里。一擒于治渠山。一擒于爱甸,今顺宁府地。一擒于怒江边,今保山县腾越州之间。一以火攻,擒于山谷,即怒江之蹯蛇谷。此外,据调查,第七次擒拿地实际位于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栗子坪乡境内的孟获城 。
从这些地点的分布来看,覆盖云南省内的广大地区及四川省部分地区。从交通情况看,是兵卒步行,辎重马匹驮运。诸葛亮的南征开始于建兴三年春,平定完叛乱班师回成都是秋天。从成都出发,到了"五月渡泸,深入不毛"的渡泸处,已经用了三四个月时间,剩下的时间,即使完全不停的走也走不完各点,更谈不上还要在七个地点都要打仗。 黄承宗认为,"七擒七纵"的故事实际上是不存在的,后来的《三国演义》和剧本加以渲染,使情节尤为离奇,荒诞不经。而实际上诸葛亮的南征,他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政策。他对南中既不用留人,又不留兵,更不用运粮。既笼络了地方首领为他效力,又得到了金、银、丹、漆、耕牛、战马。军资所出,国以富饶。使他能专事北伐中原,而后方南中境内保持安定。
诸葛亮七擒七纵的人是谁?
七擒七纵的是孟获,公元225年,三国时蜀国丞相诸葛亮为维护国家统一(安定蜀国后方,为北伐做准备),出兵南中,将当地部落首领孟获捉住七次,然后放了七次,使他真正归心,从此稳固了蜀国后方。
事情的背景起源于223年,益州郡豪强雍闿趁蜀汉昭烈帝刘备与东吴夷陵之战大败之际,加之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率军叛变,攻打太守府,杀死太守正昂,而后又绑架新任太守张裔到东吴,举兵号召南中四郡反叛蜀汉。与之同时,当地部落越巂首领高定杀死太守龚禄,自封为王,与牂柯太守朱褒响应雍闿的叛变。整个南方岌岌可危,只有永昌郡在功曹吕凯、府丞王伉带领全城百姓殊死抵抗,才没有被雍闿叛军攻陷。
雍闿反叛后希望南中的少数民族的支持,但各部落族首领都不服从雍闿。于是雍闿便招揽孟获,彼时孟获是南中地区名士,有很高的威望,便让他游说各部族首领,孟获设计使当地土著相信蜀汉政权故意压迫他们,遂起兵反抗。
此时刘备刚刚去世,蜀汉丞相诸葛亮为国家稳定计,决定暂不讨伐,一方面安抚国内民众,积蓄粮食,与东吴修好,另一方面命李严给雍闿写信阐明要害。终于在225年3月,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叛,并接受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兵分三路,诸葛亮亲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准备迎战孟获。5月与孟获军战,俘获孟获,但孟获不服,加之诸葛亮心在北方,决意使孟获真心投降,彻底解决南方叛乱问题,于是便将孟获放走再战。如是七擒七纵,终于使孟获及其他部落首领彻底信服,最终解决南方叛乱问题,也留下了一段佳话。
成语七擒七纵故事讲述的主人公是谁?
孟获、诸葛亮。
孟获,三国时期南中地区的首领,公元225年起兵反叛蜀汉,被诸葛亮率领大军擒拿后被赦免,遂降服,此后不再叛乱,后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
《三国志》本传中未记载孟获事迹,史书《汉晋春秋》、《襄阳记》、《华阳国志》有记载;小说《三国演义》讲述了诸葛亮七擒孟获的故事。
诸葛亮,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发明家。
扩展资料:
成语故事:
公元225年,蜀国为了巩固自己的后方,丞相诸葛亮率领大军清缴南方,一路势如破竹,把当地各个族落全部打败。正准备班师朝。这时其中一个部落首领孟获把被打败的散兵集中起来袭击蜀军。
诸葛亮在帐中商讨军情,诸葛亮就问,孟获这个人怎么样?,有人就说,孟获这个人打仗勇敢,为人忠厚耿直,深得各个部落百姓拥护。于是诸葛亮决定收降孟获。
这一天,孟获的大军直扑过来,蜀军马上后撤,孟获是一位勇敢有加,但是谋事不足的人,看见蜀军撤退,认为要逃跑,立即率军追赶,于是掉进蜀军的包围圈。孟获被擒。
孟获闭上双眼就等一死,这时诸葛亮亲自走过来为他松绑,并劝他为蜀国做事,孟获认为署军是用计策把他俘虏的,他不服,决不降。于是,诸葛亮就把他放了。
就这样孟获被七擒七放,孟获终于心服口服地为蜀国做事了。为了让各个部落都归顺蜀国,孟获把各个部落首领都召集在一起,攻打蜀军,又进入包围圈。
这时诸葛亮告诉这些首领可以回去,大家都让孟获出主意,孟获说,我被七擒七放呀!满世界都找不到这样的事,诸葛亮对我是仁至义尽了,我是没脸回去了,于是,各个部落首领都投降了。就这样孟获终于归降蜀国。
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纵”后,结局怎么样?
孟获后来被诸葛亮带回成都封为御史中丞。这话还得从夷陵之战开始说起,当初关羽丢失荆州,还被马忠所杀,再后来张飞也因为东吴而死,这导致于刘备急于进攻东吴。其实当时的大敌仍然是曹魏,但是因为关羽和张飞的去世,对于刘备打击很大,于是刘备发动了夷陵之战。但是谁也没想到当时夷陵之战刘备会大败。刘备夷陵之战大败后,就紧接着病逝了,在死之前将蜀国的烂摊子交给了诸葛亮。然而这个时候益州的雍闿得知刘备的夷陵之战大败。
于是雍闿直接斩杀了当时的益州太守造反了,而孟获就是雍闿的其中一个部下。当时诸葛亮并没有立刻南下,还是先休养生息了一番。这个时候雍闿开始到处煽动各地方人马一起造反,而孟获就是派遣到夷人部落的人。后来诸葛亮南下平叛,蜀军一到这雍闿压根就不是对手,直接被诸葛亮带领的蜀军碾压了。诸葛亮也没留手。直接将这个人杀了。后来到了夷人部落遇见了孟获。诸葛亮却突然对孟获仁慈起来了,便有了七擒孟获的故事。
当时孟获第一次被诸葛亮所擒,诸葛亮却没有立马杀他,而是带他参观自己的军事部署。这个时候孟获却说,现在我知道你的部署了,我可以分分钟破了你的军营。诸葛亮居然同意了,放走了孟获,故事的结局大家都知道。这个孟获被诸葛亮七擒七放之后,就服气了,彻底归降了诸葛亮。而当时南下的夷人部落对于孟获是非常信服的。孟获投降了,但是诸葛亮却说我不要你的一兵一卒,我只要从此南下不再有叛乱。
于是南下至此到蜀国灭亡再无叛乱。其实对于诸葛亮来说他没有多余的时间再次南下平叛,因为夷陵之战导致于蜀国直接失去了争夺天下的实力,这个时候蜀国是需要很多时间生养休息的。
简述七擒孟获的故事
主要内容:七擒孟获,是三国时诸葛亮出兵南方,将当地酋长孟获捉住七次,放了七次,第七次在孟获城将孟获擒拿,并使他真正服输,不再为敌。
蜀汉先主刘备死亡前后,孟获(彝族)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汉丞相诸葛亮到南中亲征,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来被本地的夷人和汉人所敬仰,于是发兵攻打孟获并在盘东擒获了他。
诸葛亮采纳了参军马谡的建议,赦免了孟获来换取蜀汉南方的民心。后来南中平定,孟获随诸葛亮回到成都,担任御史中丞。此后直到诸葛亮死前,蜀汉南方都没有人敢再次叛乱。
扩展资料
结果:诸葛亮的心意在北方,又知道南人叛乱问题严重,便用马谡提出的“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策略,要孟获心服口服。因此便笑着将他放走再战。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关于七擒七纵的具体过程在正史中没有明确记载)孟获及其他土著首领终于对诸葛亮彻底信服了,不肯离去,孟获说:“公,天威也,南人不复反矣。(您代表着天上的神威,南中人不会再反叛了。)”
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孟获,中国三国时期南中少数族首领。系三国时期蜀汉益州建宁郡( 今云南晋宁东 )大姓。生卒年不详。后官至御史中丞。
蜀先主刘备死的前后,孟获追随益州郡大姓雍闿起兵反蜀汉,并诱煽夷人同叛。据《汉晋春秋》有载:其时蜀南夷帅作叛,诸葛亮来到南中,百战百捷。闻知有一个名叫孟获的人,向为本地的夷、汉所服,于是务要生擒他。后来诸葛亮果然擒孟获于盘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
诸葛亮七擒孟获简介
225年3月,蜀汉丞相诸葛亮决定亲自率军平定南中叛乱。参军马谡为诸葛亮送行时候提出平定叛乱要采取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的战略,诸葛亮亦接纳此建议,遂分兵三路。
他率主力大军,作为西路,从成都由水路出发,进军越巂郡,讨伐高定。东路又派马忠由僰道出发,进攻牂柯郡,攻击朱褒。
中路由李恢从平夷,攻向建宁。此时,雍闿与高定发生摩擦,最后为高定所杀,孟获趁机收编了雍闿部众,继续率领南中人与蜀汉交战
李恢军深入昆明,用计大破益州郡叛军。而马忠军则顺利在且兰打败朱褒,与李恢军会合。另一方面,诸葛亮大军到达南中后数战皆胜,先斩杀高定,然后与其他两路大军汇合。
三路大军声势相连,准备迎战孟获。诸葛亮听到孟获为当地人所信服,便想通过生擒迫使他归顺,从而达到收服南中民心的目的。
五月,大军渡过泸水,与孟获军战,成功俘虏孟获,诸葛亮带他到营阵观赏,问他觉得蜀军如何孟获回答他“我之前不知你军虚实,所以才战败。现今蒙赐观看营阵,原来只是如此,必定可以胜利了。”
扩展资料:
诸葛亮对孟获七擒七纵后,仍要继续放他走。于是带领蜀汉大军到滇池,与诸葛亮盟誓,蜀军成功平定南中。
孟获后来迁为御史中丞。蜀军归还后,因诸葛亮一反两汉以来委官统治、遣兵屯守的惯例,采取不留兵,不运粮,重用地方势力,保障他们的利益的政策。
任用马忠、吕凯等人采取怀柔政策治理南方,大量起用当地少数族的上层分子,此后南中再没有发生过大规模叛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擒孟获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