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知道头像

早安知道

早安你知道吗!

  • 文章101585
  • 阅读6082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知道 正文内容

渔歌子张志和简介(张志和写渔歌子的写作背景)

知道 知道 2022-12-27 19:58:33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渔歌子张志和简介,以及张志和写渔歌子的写作背景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如梦令和渔歌子的作者李清照和张志和,是什么朝代的,还有生平简介?求

张志和生平简介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

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唐大历九年(774年),张志和应时湖州刺史颜真卿的邀请,前往湖州拜会颜真卿,同年冬十二月,和颜真卿等东游平望驿时,不慎在平望莺脰湖落水身亡。著作有《玄真子》十二卷三万字,《大易》十五卷,有《渔夫词》五首、诗七首传世。

李清照的生平简介

李清照(1084─1155),号易安居士,南宋婉约派代表词人。李清照幼承家学,早有才名,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文有李清照,武有秦良玉。”中原沦陷后,与丈夫赵明诚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

早年生活安定,词作多写相思之情;金兵入侵后,遭遇国家巨变,词作多感慨身世飘零。她的诗文感时咏史,与词风迥异。她还擅长书画,兼通音律。现存诗文及词为后人所辑,有《漱玉词》等。

扩展资料

李清照的成就有

1、艺术特点上

李清照对诗词的分界看的很严格,她在《词论》中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主张词必须尚文雅,协音律,铺叙,典重,故实。李清照词擅长白描手法,用字自然浅显而音节和谐、词意婉转,经常在寻常词语中创出新意,在文学词坛中独树一帜。

2、在词的内容上

她一方面以女性特有的艺术感受,使两宋以来的婉约雅词的题材、意境更加深化、细腻,将婉约词派推向了新的高峰。同时通过描写个人的苦难遭遇,反映出两宋之交整个国家、民族的历史悲剧,创造了“易安体”。后世对李清照的词评价非常高。

张志和的主要成就

1、诗词

张志和是唐代最早填词并有较大影响的词人之一,他的《渔父词》问世仅七年时间就传到了日本,嵯峨天皇读后备加赞赏,亲自在贺茂神社开宴赋诗,并与张继的《枫桥夜泊》一起列入日本的教科书。

张志和的《渔父词》不仅影响到中国的填词历史和以后词人的风格曲调,吴越一带的地方戏曲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它的影响,同时对海外汉诗人的影响更大,直接开启了日本填词历史的先河。

2、道学

张志和将自己修炼的心得辑为一部十二卷三万言的《玄真子》,其大旨是在吸收唐代道教重玄思想的基础上,解释道家虚无玄妙之说,后人称其“著作玄妙,为神仙中人”。

3、天文

张志和关于天地关系的理论,颇近于中国古代天文学的 “盖天说”。其不同之处在于,张志和并不认为地是倾斜的,西北高而东南低。天地间是无形质的碧虚,这又与古代天文学中的“宣夜说”相合。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清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志和

《渔歌子》的作者张志和是哪个朝代的

《渔歌子》

??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

??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

??绿蓑衣,

??斜风细雨不须归。

??

??张志和,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金华)人。唐朝肃宗时待诏翰林。后因事贬官,赦还,不复仕进,居江湖,自号烟波钓叟。著有《玄真子》集《全唐诗》录其九首诗词。渔歌子,词调名,又名渔父歌。本为唐朝教坊曲。分单双调两种,单调27字,五句,四平韵;双调50字,仄声。张志和《渔歌子》共有五首,全是单调。

《渔歌子》作者的简介

《渔歌子》作者的是唐代诗人张志和,具体简介如下:

1、少年成名

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一,张志和在京城长安行馆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龟龄。张志和童年聪明伶俐,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就能做文章,且过目成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志和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

翰林院宋学士以锦林文集戏之,张志和过目成诵,传为佳话。唐玄宗听说后亲自出题试考,张志和对答如流,玄宗甚感奇异,赐优养翰林院。天宝六年(747年),16岁的张志和因在道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被李亨赏重,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

2、平步青云

天宝十年(751年)张志和弱冠之年,太学结业,太子李亨为张志和亲赐御名,改名志和,取字子同。以其之聪明能干,擢第,授左金吾卫录事参军事,留在翰林待用,供奉东宫,享受八品(上)待遇,掌受诸曹及五府、外府之事,句稽抄目,印给纸笔。

天宝十一年(752年),张志和恩准回家省亲时,协助地方官吏除奸灭盗,功绩显著,誉为“神张”。天宝十二年(753年),张志和外擢杭州,候补杭州刺史,除土豪恶霸李保。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反唐,陷洛阳。张志和随太子李享转战灵武一带,擢除朔方招讨使。

天宝十五年至德元年(756年),唐玄宗奔蜀,太子李享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张志和与舅李泌时常献计于肃宗,征调回纥兵,谋“三地禁四将计”,败安禄山于河上,取得了平定安史之乱的战略性胜利。擢授张志和为左金吾卫大将军,享正三品待遇。

3、归隐田园

至德二年(757年),张志和由外官擢至内官,奉上皇还西京,封(吏部)金紫光禄大夫,仍享正三品待遇。然而肃宗为了急于收复京师,掌控内外局势主动力,答应了回纥苛刻的条件,张志和力谏肃宗收回成命,纳陈时事,于是,张志和“坐事贬南浦尉”。同年,张志和父张游朝卒。

至德三年乾元元年(758年),张志和以“亲丧”为由脱离官场。张志和虽受贬任南浦尉的处分,但肃宗为了树立自己的亲信,笼络人才,加上张志和母新丧,经量移后,赦张志和无罪,并赠奴、婢各一个给张志和,同时敕加赠张志和母亲为秦国贤德夫人。

赐表白四段、白银二千四百两,以荣葬之资,意欲让张志和守孝三年期满后再回朝廷效力,暂回原籍,以资待用。张志和回老家后,葬母于祁门赤山镇西五里之润田,亲自负土崇圹,并结庐于墓侧,植柏成林,朝夕拜哭,克尽孝道。

上元二年(761年),张志和在祁门润田守孝三周年期满,妻程氏又卒,遂无复宦意。为了逃避唐肃宗的寻访,只带了渔童、樵青,告别亲朋好友,游黄山、绩溪等地。然后复游吴楚山水,最后来到湖州城西西塞山渔隐,自称烟波钓徒。

宝应元年(762年),张志和在湖州西塞山渔隐第二年。结识在苕溪隐居的茶圣陆羽和在与西塞山毗邻的杼山隐居的诗僧皎然等,开始撰写《玄真子》著作。广德二年(764年),张志和在湖州隐居第四年,《玄真子》撰写完成,遂改自称烟波钓徒为玄真子。

广德三年永泰元年(765年),张志和在湖州隐居第五年。家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祖基因赤山镇改县治,被朝廷占领用来做县置,家中李夫人又新逝,加之以前被贬,促成他的意志更消极薄弱,使他的人生观世界观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张志和兄张松龄恐怕志和浪迹不归,在会稽东郡山阴县筑茅斋,作《渔父词》招劝张志和回家。张志和作《平原留题》诗,到会稽东郭开始陆地隐居生活。大历二年(767年),张志和在会稽东郭隐居第三年。开始撰写《大易》十五卷,并作《太寥歌》。

大历四年(769年),张志和在会稽隐居第五年。经过三年的努力,终于在会稽完成《大易》十五卷的撰述工作,《大易》共十五卷三百六十五卦。

4、溺水身亡

大历九年(774年)冬十二月,张志和在湖州东平望驿莺脰湖,因酒醉溺水而逝,年四十二岁。

扩展资料:

1、《渔歌子》原文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唐代:张志和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2、译文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3、赏析

词中描写了江南水乡春汛时的山光水色和怡情悦性的渔人形象:春江水绿、烟雨迷蒙,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岸畔桃红,江水猛涨,鳜鱼正肥时;青箬笠,绿蓑衣,渔人醉垂忘归时。

全词着色明丽,用语活泼,生动地表现了渔夫悠闲自在的生活情趣。这是一幅用诗写成的山水画,这是一首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思深韵远情融景,生活任行乐自然的抒情诗。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张志和

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1、张志和写渔歌子的时代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2、简介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这首词开头两句写垂钓的地方和季节。这两句里,出现了山、水、鸟、花、鱼,勾勒了一个垂钓的优美环境,为人物出场作好了铺垫。词的后两句写烟波上垂钓。尾句里的“斜风细雨”既是实写景物,又另含深意。这首词通过对自然风光和渔人垂钓的赞美,表现了作者向往自由生活的心情。

渔歌子的作者简介 渔歌子的作者是谁呢

1、《渔歌子》作者的是唐代诗人张志和。

2、具体简介如下:少年成名:开元二十年(732年)正月初一,张志和在京城长安行馆诞生,因娠前其母梦见有神仙献灵龟吞服,取名龟龄。张志和童年聪明伶俐,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就能做文章,且过目成诵。开元二十七年(739年),张志和跟随父亲在翰林院游玩。翰林院宋学士以锦林文集戏之,张志和过目成诵,传为佳话。唐玄宗听说后亲自出题试考,张志和对答如流,玄宗甚感奇异,赐优养翰林院。天宝六年(747年),16岁的张志和因在道术方面的一技之长,被李亨赏重,增补京兆户籍,游历太学。

渔歌子,的古诗,张志和的背景,诗意?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是唐代诗人张志和的一首词。

全诗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译文如下:

西塞山前白鹭在自由地飞翔,江岸桃花盛开,春水初涨,水中鳜鱼肥美。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唐代宗大历七年(772)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次年到任。张志和驾舟往谒,时值暮春,桃花水涨,鳜鱼水美,他们即兴唱和,张志和首唱,作词五首,这首词是其中之一。这首词于宪宗时一度散失,长庆三年(823),李德裕访得之,著录于其《玄真子渔歌记》文中,始流传至今。

作品赏析

这首词在秀丽的水乡风光和理想化的渔人生活中,寄托了作者爱自由、爱自然的情怀。词中更吸引读者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父,而是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

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而这既体现了作者的艺术匠心,也反映了他高远、冲澹、悠然脱俗的意趣。

张志和(732年-774年),字子同,初名龟龄,号玄真子。祁门县灯塔乡张村庇人,祖籍浙江金华,先祖湖州长兴房塘。张志和三岁就能读书,六岁做文章,十六岁明经及第,先后任翰林待诏、左金吾卫录事参军、南浦县尉等职。后有感于宦海风波和人生无常,在母亲和妻子相继故去的情况下,弃官弃家,浪迹江湖。唐肃宗曾赐给他奴、婢各一,称"渔童"和"樵青",张志和遂偕婢隐居于太湖流域的东西苕溪与霅溪一带,扁舟垂纶,浮三江,泛五湖,渔樵为乐。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