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知道头像

早安知道

早安你知道吗!

  • 文章101585
  • 阅读7860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知道 正文内容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什么诗)

知道 知道 2022-12-27 19:57:56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与诸子登岘山赏析,以及与诸子登岘山是一首什么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出自唐诗三百首全集,其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孟浩然。古诗全文如下: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前言】

《与诸子登岘山》是唐代诗人孟浩然创作的山水诗。此诗因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而作,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怀古伤今,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全诗借古抒怀,融写景、抒情和说理于一炉,感情真挚深沉,平淡中见深远。

【注释】

⑴岘(xiàn)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⑵代谢:交替变化。

⑶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⑷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登临:登山观看。

⑸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⑹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⑺尚:一作“字”。

⑻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

【翻译】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时光往来流逝就成为古今。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渔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濛幽深。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末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与诸子登岘山》

作者: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巾。

注释:

1、代谢:交替,轮换。

2、胜迹:指上述堕泪碑。

3、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译文: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

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

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

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

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赏析: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诗的前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半描写景物,富有形象,充满激情。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

孟浩然 秋登兰山寄张五

《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注释:

1、荠:野菜名,这里形容远望中天边树林的细小。

2、重阳节:旧以阴历九月九日为重阳节,有登高风俗。

译文: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孟浩然 秋登万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译文及注释】

面对北山岭上白云起伏霏霏,我这隐者自己能把欢欣品味。

我试着登上高山是为了遥望,心情早就随着鸿雁远去高飞。

忧愁每每是薄暮引发的情绪,兴致往往是清秋招致的氛围。

在山上时时望见回村的人们,走过沙滩坐在渡口憩息歇累。

远看天边的树林活象是荠菜,俯视江畔的沙洲好比是弯月。

什么时候你能载酒到这里来,重阳佳节咱们开怀畅饮共醉。

1、万山:襄阳西北十里,又称方山、蔓山、汉皋山等。一作兰山,误。

2、张五:一作张子容,兄弟排行不对,张子容排行第八。

3、北山:万山在襄阳以北。

4、试:一作始。心随一句:又作心飞逐鸟灭、心随飞雁灭、心随鸟飞灭等。

5、薄暮:傍晚。

6、清秋:一作清境。

7、平沙:又作沙行。

8、舟:又作洲。

【赏析】

这是一首临秋登高远望,怀念旧友的诗。开头四句,先点自悦,然后登山望张五;五、六两句点明秋天节气;七、八两句写登山望见山下之人;九、十两句,写远望所见;最后两句写自己的希望。

这是一首怀人之作。张五名子容,隐居于襄阳岘山南约两里的白鹤山。孟浩然园庐在岘山附近,因登岘山对面的万山以望张五,并写诗寄意。全诗情随景生,以景烘情,情景交融,浑为一体。情飘逸而真挚,景情淡而优美。为孟诗代表作之一。诗人怀故友而登高,望飞雁而孤寂,临薄暮而惆怅,处清秋而发兴,自然希望挚友到来一起共度佳节。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细细品尝,够人玩味。

晋代陶弘景《答诏问山中何所有》云: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孟浩然这首诗开头两句就从陶诗脱化而来。

三四两句起,进入题意。相望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由思念而登万山远望,望而不见友人,但见北雁南飞。诗人的心啊,似乎也随鸿雁飞去,消逝在遥远的天际。这是写景,又是抒情,情景交融。雁也看不见了,而又近黄昏时分,心头不禁泛起淡淡的哀愁,然而,清秋的山色却使人逸兴勃发。

时见归村人,平沙渡头歇,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是写从山上四下眺望。天至薄暮,村人劳动一日,三三两两逐渐归来。他们有的行走于沙滩,有的坐歇于渡头。显示出人们的行动从容不迫,带有几分悠闲。再放眼向远处望去,一直看到天边,那天边的树看去细如荠菜,而那白色的沙洲,在黄昏的朦胧中却清晰可见,似乎蒙上了一层月色。

这四句诗是全篇精华所在。在这些描述中,作者既未着力刻画人物的动作,也未着力描写景物的色彩。用朴素的语言,如实地写来,是那样平淡,那样自然。既能显示出农村的静谧气氛,又能表现出自然界的优美景象。正如皮日休所谓: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涵涵然有云霄之兴,若公输氏当巧而不巧者也。沈德潜评孟诗为语淡而味终不薄,这实为孟诗的重要特征之一。

在这四句诗里,作者创造出一个高远清幽的境界,这同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诗的意境,是颇为近似的。正所谓每诵之,有泉流石上、风来松下之音。这代表了孟诗风格的一个重要方面。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照应开端数句。既明点出秋字,更表明了对张五的思念,从而显示出友情的真挚。

孟浩然诗集

孟浩然诗集

1、《宿建德江》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2、《早寒江上有怀》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

3、《夏日南亭怀辛大》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

4、《留别王维》

寂寂竟何待,朝朝空自归。

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

当路谁相假,知音世所稀。

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

5、《岁暮归南山》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6、《秋登兰山寄张五》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

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

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

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入峡寄弟》

吾昔与尔辈,读书常闭门。

未尝冒湍险,岂顾垂堂言。

自此历江湖,辛勤难具论。

往来行旅弊,开凿禹功存。

壁立千峰峻,潈流万壑奔。

我来凡几宿,无夕不闻猿。

浦上摇归恋,舟中失梦魂。

泪沾明月峡,心断鶺鴒原。

离阔星难聚,秋深露已繁。

因君下南楚,书此示乡园。

8、《湖中旅泊,寄阎九司户防》

桂水通百越,扁舟期晓发。

荆云蔽三巴,夕望不见家。

襄王梦行雨,才子谪长沙。

长沙饶瘴疠,胡为苦留滞。

久别思款颜,承欢怀接袂。

接袂杳无由,徒增旅泊愁。

清猿不可听,沿月下湘流。

9、《大堤行寄万七》

大堤行乐处,车马相驰突。

岁岁春草生,踏青二三月。

王孙挟珠弹,游女矜罗袜。

携手今莫同,江花为谁发。

10、《仲夏归汉南园,寄京邑耆旧》

尝读高士传,最嘉陶征君。

日耽田园趣,自谓羲皇人。

予复何为者,栖栖徒问津。

中年废丘壑,上国旅风尘。

忠欲事明主,孝思侍老亲。

归来当炎夏,耕稼不及春。

扇枕北窗下,采芝南涧滨。

因声谢同列,吾慕颍阳真。

11、《题云门山,寄越府包户曹、徐起居》

我行适诸越,梦寐怀所欢。

久负独往愿,今来恣游盘。

台岭践磴石,耶溪溯林湍。

舍舟入香界,登阁憩旃檀。

晴山秦望近,春水镜湖宽。

远怀伫应接,卑位徒劳安。

白云日夕滞,沧海去来观。

故国眇天末,良朋在朝端。

迟尔同携手,何时方挂冠。

12、《宿扬子津,寄润州长山刘隐士》

所思在建业,欲往大江深。

日夕望京口,烟波愁我心。

心驰茅山洞,目极枫树林。

不见少微星,星霜劳夜吟。

13、《书怀贻京邑同好》

维先自邹鲁,家世重儒风。

礼袭遗训,趋庭沾末躬。

昼夜常自强,词翰颇亦工。

三十既成立,嗟吁命不通。

慈亲向羸老,喜惧在深衷。

甘脆朝不足,箪瓢夕屡空。

执鞭慕夫子,捧檄怀毛公。

感激遂弹冠,安能守固穷。

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

秦楚邈离异,翻飞何日同。

14、《还山贻湛法师》

幼闻无生理,常欲观此身。

心迹罕兼遂,崎岖多在尘。

晚途归旧壑,偶与支公邻。

导以微妙法,结为清净因。

烦恼业顿舍,山林情转殷。

朝来问疑义,夕话得清真。

墨妙称古绝,词华惊世人。

禅房闭虚静,花药连冬春。

平石藉琴砚,落泉洒衣巾。

欲知冥灭意,朝夕海鸥驯。

15、《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16、《将适天台,留别临安李主簿》

枳棘君尚栖,匏瓜吾岂系。

念离当夏首,漂泊指炎裔。

江海非堕游,田园失归计。

定山既早发,渔浦亦宵济。

泛泛随波澜,行行任舻枻。

故林日已远,群木坐成翳。

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

17、《送丁大凤进士赴举,呈张九龄》

吾观鹪鹩赋,君负王佐才。

惜无金张援,十上空归来。

弃置乡园老,翻飞羽翼摧。

故人今在位,岐路莫迟回。

18、《送吴悦游韶阳》

五色怜凤雏,南飞适鹧鸪。

楚人不相识,何处求椅梧。

去去日千里,茫茫天一隅。

安能与斥鷃,决起但枪榆。

19、《适越留别谯县张主簿、申屠少府》

朝乘汴河流,夕次谯县界。

幸值西风吹,得与故人会。

君学梅福隐,余从伯鸾迈。

别后能相思,浮云在吴会。

20、《送陈七赴西军》

吾观非常者,碌碌在目前。

君负鸿鹄志,蹉跎书剑年。

一闻边烽动,万里忽争先。

余亦赴京国,何当献凯还。

《与诸子登岘山》原诗及赏析

【诗句】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意思1】前人给江山留下了优美的古 迹,今天我们这些人又来登临凭吊。胜 迹:风景优美的古迹。我辈:我等。复: 又。登临:登山临水,此指登山游览。

【意思2】

古人 (此指羊祜) 给江山留下了胜迹,而我辈今来登临凭吊。诗人吊古伤今,抒发了自己沉沦不遇的情怀。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今天的人又 来到历史悠久的名胜古迹游览或凭吊。

[例1]见瀑布从峭壁顶端倾泻直下,垂 练飞空,水柱撞击在岩石上,飞溅纷扬, 随风飘洒如雾如烟,气势浩大,景色壮 观。遂想起古人诗句“江山留胜景,我 辈复登临”。(李玉兰《瀑布里看瀑布》)

[例2]唐蕃石堡城争夺战已经过去了十 二个世纪。“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 临。”如今我们登上石堡城头,环顾茫茫 四野,唯有赤土白草,……(钱中立《石 堡城吊古》)

【全诗】

《与诸子登岘山》

.[唐].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全诗鉴赏】

登山临水,即景抒怀,是古典诗词的一大情结。这首诗是孟 浩然在登临襄阳岘山时所写的遣兴之作,不事雕饰,即景会心。

全诗以“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揭题,古今人事的新陈代谢是社会 历史发展的规律。这是一个平凡而伟大的真理。大至朝代的更替小至一 家的兴衰,以及人们的悲欢离合,生老病死,人事总是在不停顿地代 谢——变化着。正是这种变化才有了整个人类社会的古往今来。《王孟 诗评》说此诗“起调高古,略无粉色,而情味俱足”。两句哲理性的.诗句为 全诗奠下了一种历史情怀基调。古往今来,多少英雄豪杰、明君圣贤,一 代接一代,建立了多少丰功伟绩! 今天的大好江山就是这些伟大人物创 造的结果。“江山留胜迹”,江山不改,胜迹长存。山河不会忘记,依然存 有这些伟人的历史足迹。“我辈复登临”,历史的接力棒已经传到我们这 里了,我们将如何传下去呢?我们如何能够创造既无愧于历史、也无愧于 时代、更无愧于后人的功业呢?此诗由历史落笔,进而着眼于吾辈登临 “江山胜迹”,既紧扣诗题,又自然引出下文。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此联对仗工严。这是对眼前景色的生动 描绘。天气寒冷,水位下降,鱼梁洲显露出来。烟雾迷蒙,云梦泽显得格 外深远。一“浅”一“深”,又与前面的深远历史感和诗人的现实情怀相表 里,情景融洽,诗意尽出。前面从长远历史和岘山周边的大环境落笔,还 在虚处。尾联就把“胜迹”落到实处,岘山“胜迹”就是“羊公碑”。晋代的 羊祜镇守襄阳,为国效力,也为当地百姓做了不少好事,后人为了纪念他, 就在岘山树了一块石碑。四百多年过去了,古碑依在,与山常青。历史和 人民是最公正的,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有过历史功绩的人们。读此古碑,诗 人不觉“泪沾襟”,一方面是为古人,伟人可敬;另一方面也是为自己,自己 一介书生,尚无功绩可言,愧对前人,愧对自己,也愧对后人啊!

此诗承孟氏诗歌的一贯风格,自然清新。《唐诗别裁》评此诗“清远之 作,不烦攻苦著力”,评价甚恰。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1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注释:

①人事:人的离合、境遇、存亡等情况。

②代谢:交替变化。

③胜迹:有名的古迹。

④鱼梁:鱼梁洲,其地也在襄阳。

赏析:

羊公碑,在今湖北襄阳南的岘首山上。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淹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诗人登临岘山,凭吊羊公碑,处境伤怀,抒发感慨,想到自己空有抱负,不觉分外悲伤,泪湿衣襟。这首诗感情真挚,平淡中见深远。

《与诸子登岘山》古诗翻译及赏析2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译文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古今。

江山各处保留的'名胜古迹,而今我们又可以登攀亲临。

鱼梁洲因水落而露出江面,云梦泽由天寒而迷蒙幽深。

羊祜碑如今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水沾湿了衣襟。

注释

岘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城以南。诸子:指诗人的几个朋友。

代谢:交替变化。

往来:旧的去,新的来。

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

梦泽:云梦泽,古大泽,即今江汉平原。

字:一作“尚”。

羊公碑:后人为纪念西晋名将羊祜?而建。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诗赋,有过江山依旧人事短暂的感伤。

鉴赏

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与诸子登岘山赏析 诸子登岘山讲解

1、赏析: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2、“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没有谁没有感觉到。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也没有谁没有感觉到。首联两句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饱含着深深的沧桑之感。

3、颔联两句紧承首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此处所说的“胜迹”,是指山上的羊公碑和山下的鱼梁洲等。

4、颈联两句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5、尾联两句将“岘山”扣实。“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非常巨大的。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6、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词:“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