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纵向广告2
义的真正含义是什么
“仁义礼智信”儒家总结的五常,是为人处事的五种道德标准。其实五常对应于易学的五行,是人行为的五种特征。下面专门讲一下“义”字。
来自百度百科
简体的“义”字,一个叉代表剪子,其上的一点儿代表被剪之物,所以其字含有修剪之义,兑卦之意象。兑卦之意象之自我正是行为特征概念的“义”字所指,所以可以用此简体。只是简体“义”字之表象(修剪)与其所指的概念(成就自我)还有一段距离,不那么明显而已。所以我们还是从原始字形的字义开始。
原始的“義”字从羊从我,上羊下我,按易学原则我为主体,羊为客体,所以以我为主的我与羊的关系就是“義”字所指。
羊与我的关系中,有人说羊为善,代表了友善,所以义字为友善,其实这种理解不全面,也可以说基本为错误的理解。
在商周时代,中国人大约与现代西方人一样,肉食为主,当时的农业欠发达,羊就为人们提供了衣食,是人们耐以生存的必不可少的外部条件。人们放牧使羊群繁盛,而繁盛的羊群又被人利用来吃和穿,这种互相促进又互相索取的关系就代表了“義”字的意义。后世儒家只把人对客体(自然与社会)应尽的義务提取出来就成为了”義”之含义。
所以“義”字应含有两层意义:其一,对客体的友善的一面,尽義务使客体繁荣。第二,在尽義务促进客体繁荣的过程中从中获得自我的发展。
这才是“義”字应有的意义。
君子治国,首要的是要促进民生,民生兴旺了,才能使君子也富足。这就是儒家的思想。
关云长義薄云天,不在于他战败献身,而在于他对刘备忠心,认真履职,辅助列备,恢复汉室,在成就蜀汉这个过程中也成就了他自己。如果他不能忠心事汉,成就蜀汉,也就没有什么義字可言了。
江湖義气,重点在于利于特定圈子范围的人,使他们得以生存,但却不摘手段,不惜损害圈外的其他人,不考虑总体社会效益,所以是狭隘的不可鼓励的義气。
“義”字含义重在互相促进互相利用的共生关系,只生他不自生者不是義的范畴,而是其它概念。
为政者要为人民服务,才有获取民众供养的资格,否则只会被民众抛弃。
但是“義”字的使用,后来多强调了利他性,牺牲了自利的成分,把利他美化为義而不提自利,是有问题的,不全面的。
“義”字重在职责,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判断标准根本在于是否互利。
但互利的发生又是有机缘的,不是每做一件利他之事,就立马会有自利的现实结果,可能会延迟,这是社会活动的复杂性体现。所以后来把单纯的利他名为義,義演義工等不获即时的现实报酬者名为“義”。
人是社会性动物,仅仅依靠自身的能力是满足不了自身生存的需求的,必须在利他中实现利己。短视者以是否马上利我来决定是否可行,往往不能得到社会其它人员的认可,因而难以获得满足,所以太过自私自利反而成就不了自己。
但是完全舍弃自我的行为也容易山穷水尽,不可长久。我都没了,義行发生的主体就没了,也就没有了義。
比如儒家强调君子要利他,那也是事实上民众对君子的供养关系已经建立了,不必再考虑这种索取方式了。
以利己为出发点和终极目的,主动地去利他,这才是“義”的核心。
于自己或自己所在社团的生存与发展有价值的事,才是有意义的事,“義”字的“意义”的含义就这样引伸而来。
做一些于社团、社会甚至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有益的事情,才会使人生有意义。
義字的“职责、义务、名义、意义”之类的含义即如上所推论。
传统文化的义的内涵
□冯英子
在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伟大民族精神和优秀传统文化。泱泱中华、历史悠久、文明博大——我们拥有一万年的文化史、五千多年的文明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汇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精神力量的一座宝矿。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青年工作者应当从三个方面,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青年成长。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滋养青年理想信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同理想的描绘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对共产主义社会的设想具有高度契合性。要充分挖掘、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天下为公、民为邦本、为政以德、革故鼎新、任人唯贤、天人合一、自强不息、厚德载物、讲信修睦、亲仁善邻”等宇宙观、天下观、社会观、道德观的深刻内涵,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理论意涵结合起来阐释,让青年人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和传承中加深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领悟和把握,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同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结合起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鼓舞青年奋进新征程。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应有之义,而让中华文明焕发勃勃生机、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目标;同时,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得以长盛不衰的文化根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力量。要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加速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加快构建中华文明叙事体系,增强传统文化“新瓶装陈酿”的传播效果,讲好青年人爱听的中国故事,在青年人中持续掀起国潮风。用“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感召青年把人生理想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用“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感召青年始终把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作为志向;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感召青年知行合一,以实际行动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青春力量。
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凝聚青年团结奋斗的磅礴力量。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团结”被提到了27次,“奋斗”被提到了28次。团结奋斗是中国人民创造历史伟业的必由之路,我们靠团结奋斗创造了历史伟业,还要继续依靠团结奋斗铸就新的辉煌。在新的光荣与梦想的远征中,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更好地为青年讲清楚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讲清楚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离不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阐释。要通过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让青年人深入了解中华民族历史,帮助青年人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坚定文化自信。用“讲信修睦、亲仁善邻”“和而不同、美美与共”等来引导青年理解百年大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人类谋进步、为世界谋大同的担当;用“知难而进、迎难而上”“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来激发广大青年的志气、骨气、底气,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用“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来激励青年成长成才,让红色江山后继有人。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未中断,塑造了我们伟大的民族。当一代又一代青年始终奋斗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上,我们这个民族必将继续伟大下去。我们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对青年的思想政治引领中,感召新时代青年树立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投身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征程,通过团结奋斗发挥青春力量。
(作者系广州市团校讲师)
图/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莫伟浓
广州日报·新花城杨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