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纵向广告2
追亡逐北的北是什么意思
《劝学》
1.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2.木直中绳中zhòng:合于,符合【其曲中规】
3.輮以为轮輮:通“煣”,使弯曲
4.虽有槁暴,不复挺者有:通“又”
槁暴:晒干槁:枯暴:晒挺:直
5.金就砺则利金:指金属制的刀剑等
砺:磨刀石就:动词,接近、靠近
6.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参:验、检查省:省察
7.须臾之所学须臾:片刻
8.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跂:提起脚后跟博见:见得广
9.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彰:清楚
10.假舆马者假:借助、利用
11.非利足也,而致千里致:到达
12.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绝:横渡
13.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生:通“性”,资质,禀赋
物:外物,指各种客观条件
14.风雨兴焉兴:起焉:指示代词兼语气词,相当于“于此”,可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蛟龙生焉】
15.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16.骐骥一跃驽马十驾骐骥:骏马驽马:劣马
17.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锲:刻镂:雕刻
18.用心一也一:专一
19:用心躁也躁:浮躁,不专心
《过秦论》
1.过秦论过:这里是动词,指出过失
2.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拱手:两手合抱,形容毫不费力
3.蒙故业,因遗策蒙:继承因:沿袭
4.西举巴、蜀,东割膏腴之地
举:攻取膏腴:肥沃
5.不爱珍惜重宝肥饶之地爱:吝惜
6.以致天下之士致:招纳
7.约从离衡约:结离:使离散
8.……之属为之谋,……之徒通其意,……之伦制其兵制:统领、统帅
9.秦有余力而制其弊,追亡逐北
弊:弱点、毛病北:溃败(的军队)
10.流血漂橹橹:盾牌
11.奋六世之余烈奋:鼓起劲来,振作
12.振长策而御于内
振:举起策:马鞭御:驾驭、统治
13.履至尊而制六合履至尊:登帝位
14.却匈奴七百余里却:击退
15.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言:言论,这里指著作
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
16.隳名城隳:毁坏
17.销锋镝:销毁兵器锋:兵刃镝:箭头
18.践华为城,因河为池践:踏
19.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信臣:可靠的大臣谁何:缉查盘问
20.金城千里金城:坚固的城池金:比喻坚固
21.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蹑足:插足,参加,这里有“置身于……”的意思
倔起:突然兴起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揭:举
23.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赢:担负景:古“影”字
24.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谪戍:因有罪而被贬调去守边抗:匹敌、相当
25.非及向时之士也向时:先前
26.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絜xié:衡量
27.一夫作难而七庙隳
作难:起事、首事隳:毁灭
28.攻守之势异也:攻和守的形势不同了
《师说》
1.古之学者必有师学者:求学的人
2.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所以:用来……的、……的凭借受:通“授”,传授
3.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闻:知道、懂得
4.从而师之:跟从(他),拜他为老师
5.吾师道也:我(是向他)学习道理师:动词
6.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庸:岂、哪
知:了解、知道年:年龄之:结构助词,无实在意义
7.是故无贵无贱是故:因此,所以无:无论,不分
8.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道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师在的(地方)
9.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师道:从师的风尚道:这里有风尚的意思
10.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
出人:超出(一般)人犹且:尚且,还
11.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下:低于
12.圣益圣,愚益愚益:更加、越发
13.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
身:自己耻:以……为耻惑:糊涂
14.不耻相师相师:拜别人为师
15.士大夫之族族:类
16.曰师曰弟子云者:称“老师”称“弟子”等等。
云者:有“如此如此”的意味
17.彼与彼年相若也年相若:年龄差不多
18.官盛则近谀谀:阿谀、奉承
19.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复:恢复
20.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齿:并列、排列
21.今其智乃反不能及乃:竟
2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不必:不一定
23.术业有专攻攻:学习、研究
24.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
通:普遍时:时俗
25.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嘉:赞赏贻:赠送
《廉颇蔺相如列传》
1.拜为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位或官职
闻:闻名,出名
2.徒见欺:白白地受骗见:被,表被动
3.欲勿予,即患秦兵之来
即:则,就患:忧虑,担心
4.求人可报秦者报:答复、回复
5.窃计欲亡走燕
窃计:私下打算窃:谦词,私自、私下
6.束君归赵矣束:捆绑
7.肉袒伏斧质:赤身伏在斧质上,表示请罪。
质:杀人时作垫用的砧板
8.幸得脱:侥幸能够免罪。得:能够脱:免
9.有智谋,宜可使宜:应该
10.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宁可答应(给秦国璧),使它承担理亏(的责任)】
均:权衡、比较负:担负、承担,这里是使动用法
曲:理亏
11.王必无人,臣愿奉璧往使
必:一定,实在奉:双手捧着
12.臣请完璧归赵:请让我把璧完好无损地带回赵国。请:动词,表示敬意,请允许我。
完:使动,使…完好无损
13.相如奉璧奏秦王奏:呈献、进献
14.传以示美人及左右
传以示:传给…看。左右:指侍从
15.璧有瑕瑕:玉上的斑点、疵病
16.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却立
授:交、给却:退,这里指后退几步
17.秦贪,负其强负:凭借,依仗
18.以一璧之故逆强秦之欢
逆:违背、触犯。欢:欢心
19.斋戒:古人在祭祀或行大礼前,洁身清心,以示虔诚。
20.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严:用作动词,尊重
修敬:整饰礼仪表示敬意修:整饰
21.礼节甚倨倨:傲慢
22.大王必欲急臣急:这里是逼迫的意思
23.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召有司案图
辞谢:婉言道歉
固请:坚决请求(蔺相如不要以璧击柱)
案图:察看地图案:通“按”,审察、察看
24.秦王特以诈佯为赵城
特:只,不过佯为:装作
25.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共传:共通传扬,即公认的意思
26.舍相如广成传舍:动词,安置住宿
27.决负约不偿城,乃使其从者衣褐决:必定
衣褐:穿着粗布衣服,意思是化妆成百姓
28.从径道亡径道:便道,小路
29.引赵使者蔺相如引:延请
【左右或欲引相如去引:牵、拉】
30.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负:辜负,对不起
31.间至赵
间:小路。这里名词作状语,“从小路”的意思
32.臣请就汤镬
就:动词,接近。这里是受、接受的意思。
33.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
唯:通常用再句首,表示希望的语气。
孰:通“熟”,仔细
34.不如因而厚遇之因:由此,趁此
厚遇:好好招待厚:优厚遇:招待、款待
35.卒廷见相如卒:终于
36.其后秦伐赵,拔石城拔:攻下
37.赵王畏秦,欲毋行毋:不
38.与王诀曰诀:告别,有准备不再相见的意味
39.度道里会遇之礼毕:估计路上行程以及会见的礼节完毕
40.请奉盆缶秦王奉:进献
41.左右欲刃相如刃:动词,杀
42.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
靡:退下怿:高兴、喜悦
43.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
寿:动词,向人进酒或献礼
44.赵亦盛设兵以待秦
盛设兵:多多部署军队盛:多
45.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
徒:只,不过口舌:言语
46.相如素贱人素:向来、本来
47.宣言:扬言
48.于是舍人相与谏曰相与:一齐,共同
49.恐惧殊甚
殊甚:太过分殊:很、极甚:过分
50.臣等不肖不肖:不才
51.孰与秦王:和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
孰:谁、哪一个【孰与:比……怎么样】
52.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驽:愚劣,无能
53.顾吾念之顾:只是,不过
54.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因:通过,经由
《苏武传》
1.兄弟并为郎并:都
2.稍迁至栘中厩监稍:渐渐迁:升迁、升任
3.汉亦留之以相当当:抵押
4.汉天子我丈人行也
丈人: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行:辈
5.武帝嘉其义嘉其义:赞许他这种合乎情理的做法义:宜,做事合乎情理
6.厚赂单于赂:赠送礼物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士斥侯百余人俱假吏:指临时充任使臣属吏募:招募
斥候:侦察兵俱:一同
8.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阏氏归汉
阴:暗地里相与:相互、一起
9.素与副张胜相知相知:相熟识,有交情
10.幸蒙其赏赐幸:希望蒙:蒙受、得到
11.恐前语发:担心以前(与虞常)的谈话泄露。
发:揭露、暴露
12.事如此,此必及我及:动词,牵连到
13.见犯乃死,重负国
【等到被(匈奴)侮辱以后才死,更加对不起国家】
见犯:受到侵犯、侮辱重:更加
14.虞常果引张胜引:牵攀、招供
15.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受辞:受审讯
16.凿地为坎坎:坑
17.蹈其背以出血蹈:踩
18.武气绝,半日复息(又能呼吸)息:气息
19.舆归营舆:抬、扛
20.武益愈(渐渐痊愈)益:加
21.会论虞常(会同判定虞常的罪)论:判罪
22.汉使张胜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当死:判处死罪当:判处
23.乃幽武之大窖中幽:禁闭
24.掘野鼠去草食而食之去:同“弆”,收藏的意思
25.杖汉节牧羊杖:执、拄
26.武复穷厄穷厄:陷于困境穷:失意厄:困窘
27.劾大不敬:被指控为“大不敬”劾:弹劾
28.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虽:即使诚:的确
29.自分已死久矣分:料想,断定
30.因泣下沾襟,与武决去
决去:辞别而去决:同“诀”,辞别
31.匈奴诡言武死诡言:欺骗说
32.具自陈道:自己详细的陈说(这几年的经过情况)
具:完全、详尽陈道:陈述说明
33.如惠语以让单于让:责
34.武以十元六年春至京师以:在…的时候
《张衡传》
1.衡少善属文属文:写文章属:连缀
2.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
“虽……而……”,相当于“虽然……但是……”。
【文言文里,前边分句用“虽”,后边分句有时候用“而”“然”“犹”等词同它呼应。】
3.连辟公府不就辟:召
4.衡善机巧机巧:指机械方面制造的巧妙
5.安帝雅闻衡善术学雅闻:常听说雅,素常
6.公车特征拜郎中,再迁为太史令
公车特征:公车特地征召再迁:两次迁升
7.中有都柱都柱:粗大的铜柱都:大
8.施关发机:设置关键(用来)拨动机件。
关:枢纽、关键发:拨动
9.其牙机巧制制:形制、构造
10.衡乃诡对而出诡对:不用实话对答
1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阴知奸党名姓
下车:指官吏初到任治威严:治理严厉
治:治理阴知:暗中查知
12.上下肃然,成为政理政理:政治清明
13.视事三年视事:这里指官员到职工作
《归去来兮辞并序》
1.生生所资:所赖以维持生活的资:凭借
2.会有四方之事会:恰逢
3.见用于小邑见:被
4.何则?质性自然,非矫力所得
[何则?]什么道理呢?
质性:本性矫力:造作勉强
5.尝从人事从:顺随
6.皆口腹自役: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
7.田园将芜胡不归胡:何,为什么
8.奚惆怅而独悲奚:何,为什么
9.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
谏:劝止、挽回追:补救
10.恨晨光之熹微恨:遗憾
11.载欣载奔:一边高兴,一边奔跑
【载……载……:一边……一边……】
12.三径就荒就:接近
13.眄庭柯以怡颜:看看院子里的树木,觉得很愉快
眄:斜视,这里有“随便看看”的意思
怡颜:使脸上出现愉快的神色
14.审容膝之易安审:明白、知道
15.园日涉以成趣涉:走
16.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策:拄着扶老:拐杖
流憩:指无目的地漫步和随时随地休息
流:周游憩:休息
矫首:抬起头遐观:远望
17.景翳翳以将入景:同“影”,日光
18.将有事于西畴畴:田地
19.既窈窕以寻壑壑:山沟
20.善万物之得时
善:喜好、羡慕得时:顺应天时、适合时令
21.寓形宇内复几时
形:形体,指身体【自以心为形役】
22.曷不委心任去留曷:何、为什么
委心:随心委:随从、顺从
23.胡为乎遑遑欲何之胡为:为什么
遑遑:心神不定的样子
24.帝乡不可期期:期望、期求
25.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
怀:留恋、爱惜植:立,扶着
26.聊乘化以归尽聊:姑且
乘化:顺随自然化:造化,指自然
《滕王阁序》
1.家君作宰,路出名区宰:县令出:过
2.俨(yán)骖騑(cānfēi)于上路
俨:同“严”,整齐的样子骖騑:驾车两旁的马
上:高
3.飞阁流丹,下临无地临:从高处往下望
4.披绣闼(tà),俯雕甍(méng)
披:开闼:小门甍:屋脊
5.山原旷其盈视旷:辽阔
盈视:极目遥望,满眼都是
6.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
扑:满钟鸣鼎食之家:指大家世族
7.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轴弥:满津:渡口
8.云销雨霁,彩彻区明
销:通“消”霁:雨过天晴彩:指日光
9.遥襟甫畅,逸兴遄飞
襟:胸怀甫:刚、顿时遄(chuán):迅速
10.纤歌凝而白云遏纤:细遏:阻止
11.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
凌:超过彭泽:指代陶渊明
12.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迥:远
13.识盈虚之有数盈虚:盈满和亏损数:定数
14.关山难越,谁悲失路之人失路:比喻不得志
15.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不齐:有蹉跎、有坎坷舛:乖违,不顺
16.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窜:逃
17.所赖君子见机,达人知命机:预兆
18.宁移白首之心宁:哪
19.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穷:困厄,处境艰难
20.北海虽赊,扶摇可接赊:远
21.今兹捧袂,喜托龙门
捧袂(mèi):举起双袖作揖,指谒见阎公
袂:衣袖【联袂】
22.胜地不常,盛筵难再
不常:不能常存难再:难以第二次遇到
《逍遥游》
1.北冥有鱼冥:通“溟”,海
2.怒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3.《齐谐》者,志怪者也志:记载
4.水击三千里击:拍打
5.去以六月息者也去:离开以:用、凭借
息:气息,这里指风
6.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用在选择句中,表示选择,是…还是…
7.置杯焉则胶胶:粘,指着地
8.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
斯:则、就而后乃今:然后才开始培:凭
9.莫之夭阏:没有什么阻碍它。夭阏:阻塞
10.我决(xuè)起而飞,抢(qiāng)榆枋而止
决:快速的样子抢:触、碰
11.时则不至:有时或者还飞不到树的高度则:或
12.控于地而已矣控:投、落下
13.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哪用飞到九万里的高处再往南去呢?【奚以……为:表示反问,相当于“哪里用得着……呢”】
14.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往
果:吃饱【食不果腹】【未果(实现),寻病终】
15.之二虫又何知之:此知:通“智”
16.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特:独【秦王特以诈佯为赵城特:只,不过】
17.众人匹之,不亦悲乎?匹:比
18.穷发之北,有冥海者
穷发:传说中极荒元的不生草木之地
发:毛,指草木
19.未有知其修者修:长
20.绝云气,负青天绝:直上穿过
21.小大之辩辩:通“辨”,区别
22.知效一官:才智能胜任一官之职
效:功效,这里是“胜任”的意思
23.行比一乡:善行能联合一乡的人
行(xìng):品行比:比并
24.而征一国:能力使一国的人信任
而:通“耐”,能征:信,这里是“取信”的意思
2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
举:全劝:勉沮:沮丧
26.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他在世间,没有追求什么。数数然:平明追求的样子
27.犹有未树也:还有没树立的。意为修养还不够。
28.犹有所待者待:凭借
29.游无穷
无穷:指时间的无始无终,空间的无边无际
30.恶乎待哉:凭借什么呢?也就是无所待。
恶(wū):何
《陈情表》
1.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险衅:艰难祸患,指命运不好险:坎坷衅:祸患夙遭闵凶:小时候就遭到不幸夙:早时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
2.慈父见背见背:弃我而死去
【见:用在动词前面表示对我怎么样】
3.祖母刘悯臣孤弱悯:悲痛、怜惜
4.零丁孤苦零丁: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5.终鲜(xiǎn)兄弟
鲜:没有。本指“少”,这里是“无”的意思
6.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祚:福分息:子
7.外无期(jī)功强(qiǎng)近之亲:没有什么近亲。
8.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单的样子孑:孤单吊:安慰
9.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绕蓐(rù):通“褥”,垫子
10.未曾废离
废离:停止侍奉,离开废:废止
11.逮奉圣朝逮:及、至奉:承奉
12.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察:考察和推举
13.供养无主:供养祖母之事没人来做
主:主持、做
14.辞不赴命:辞谢未接受任命
15.寻蒙国恩,除臣洗马寻:不久
16.猥以微贱,当侍东宫当:任、充当
17.具以表闻,辞不就职具:详尽闻:使上闻
18.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
切峻:急切严厉切:急切峻:严峻、严厉
逋慢:有意回避,怠慢上命。
逋:逃脱慢:怠慢、轻慢
19.刘病日笃笃:病重
20.告诉不许:申诉不被允许告诉:申诉(苦衷)
21.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的情状
22.凡在故老,犹蒙矜育矜(jīn)育:怜惜养育
23.不矜名节:并不想自命清高
矜:自夸名:名誉节:节操
24.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宠命:恩命宠:恩荣优渥:优厚
25.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希冀:希望、企图。这里指非分的愿望
26.但以刘日薄西山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薄:迫近
27.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
更相为命:相依为命更相:交互
28.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形容自己的私情。
废远:废止奉养祖母而远离
29.愿乞终养:希望求得奉养祖母到最后
30.皇天后土实所共鉴:天地神明实在也都看得清清楚楚的。鉴:察
追亡逐北的北是什么活用
在文言文里,当一个动词不再表示人或事物的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物时,这个动词便活用为名词。动词活用为名词的翻译一般为“动词+的+名词”或“动词+名词”或换一个相应的名词。在下列条件下,动词活用为名词:
(一)动词充当主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动词不能充当主语,只有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才可充当主语。例如:
(1)传(chuán)不习乎?(《论语·学而》)——(老师)传授的知识,是不是复习过呢?
(2)一屠晚归。(蒲松龄《狼》)——一个屠户傍晚回家。
(3)吾射不亦精乎?(欧阳修《卖油翁》)——我的射术不也是很高明的吗?(也可以说,动词“射”受定语“吾”的限制,活用为名词:箭术,射箭的本领。形容词“精”用在副词“不亦”后面,活用为动词:精通,高超)
(4)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孟子·鱼我所欲也》)——由此看来,有可以获得生存的手段,然而却有人不采用;由此看来,有可以躲避祸害的方法,然而却有人不采纳。
(5)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司马迁《信陵君窃符救赵》)——现在邯郸早晚就要投降秦国了,但魏国的救兵却未到达。(动词“救”充当“至”的主语,活用为名词。旦暮,时间名词活用为状语)
(6)视为(wèi)止,行为(wèi)迟。(《庖丁解牛》)——视线(或“目光”))因为它集中,行动因为它迟缓。(为,介词,因为,其后省略了宾语“之”,代“族”)
(二)动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动词不能充当宾语,只有名词、名词短语、代词才可充当宾语。例如:
(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郦道元《三峡》)——即使骑着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没有这么快。
(2)夫(fú)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曹刿论战》)——大国是难以推测(虚实)的,怕有伏兵在那里。
(3)沛公旦日从百余骑(jì)来见项王。(《鸿门宴》)——第二天沛公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王。(从,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跟从,带领。骑,一人一马)
(4)谷与鱼不可胜(shēng)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sāng)死无憾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粮食和鱼鳖吃不完,木材用不完,这就让老百姓对生养死葬(即“供养活着的人,安葬死者)没有什么不满了。(动词“生”“死”分别作动词“养”“丧”的宾语,活用为名词。胜,尽。)
(5)追亡逐北,伏尸百万,流血漂橹。(贾谊《过秦论》)——追逐逃跑的败兵,倒下的尸体上百万,流成河的血能使大盾牌漂浮。(动词“亡”“北”分别作动词“追”“逐”的宾语,活用为名词:逃亡的军队,溃败的军队。伏、漂,动词使动用法)
(6)幼稚盈室,瓶无储粟,生生所资,未见其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幼儿满室,米缸里没有余粮,维持生活所需的一切,没有办法解决。(资:凭借)
(7)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靠着南窗以寄托自己的傲世之情,深知仅容双膝的小屋容易使人安乐。(审,明白,知道。)
(8)卒以吾郡之发愤一击,不敢复有株治。(《五人墓碑记》)——终于因为我们苏州人民的发愤一击,(阉党)才不敢再有株连治罪的暴行。(动词“株”“治”作动词“有”的宾语,活用为名词)
(9)入于太庙,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进入太庙,把箭还给先王,并且把成功的消息禀告先王。(动词“告”后省略宾语“之”)
(三)动词同形容词一样,受定语修饰限制,必活用为名词。因为定语只能修饰限制名词。因此,这个动词前常有代词“其”和结构助词“之”作定语标志。例如:
(1)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大概洞内更深的地方,那到达的人就更少了。(深,形作名,深的地方)
(2)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后代人弄错了它的流传文字,而没有人能说明白,这些哪能说得完呢!(形容词“谬”带宾语“其传”,用作动词:弄错。传,动词作名词,流传的文字。名词“名”的后面有“者”,用作动词:指名,识其本名,说明白。)
(3)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他们的继承人还有为侯的吗?(也可以说,动词“继”直接作主语,活用为名词)
(4)此亡秦之续耳。(《鸿门宴》)——这是已经灭亡的秦朝的后继者罢了。(直接把主语“此”与谓语“亡……耳”放在一起,表示判断)
(5)卒相与欢,为刎(wěn)颈之交。(《廉颇蔺相如列传》)——(两人)最终和好,成为誓同生死的朋友。(动词“交”活用为名词:①它的前边有定语标志“之”,受定语“刎颈”限制;②充当动词“为”的宾语。相与:一起,共同;与:结交,交往)
(6)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捕蛇者说》)——缴光他们地里的出产,用完他们家里的收入。(也可以说,动词“出”“入”分别充当“殚”“竭”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出产的东西,收入的东西。殚、竭:形使动,把……全部拿出来)
(7)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jǐ)世几年,剽(piāo)掠其人,倚叠如山。(杜牧《阿房宫赋》)——燕、赵、韩、魏、齐、楚六国统治者收藏的金玉珠宝,经过了多少代多少年,从人民那里抢来的,堆积得像山一样。(动词“收藏”、“经营”用作名词:收藏的珍宝,聚敛的珍奇。形容词“精英”用作名词,指金玉珍宝。)
(四)动词出现在表被动得“为”“为……所”句式中,活用为名词。因为介词“为”引出的施动者均是人或事物。例如:
(1)是非木柿(feⅰ),岂能为暴涨携之去?(纪昀《河中石兽》)——这(石兽)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或河水或洪水)带走呢?(是,这。之,代词,指石兽。)
(2)贾家庄几(jī)为巡缴(jiào)所陵迫死。(《〈指南录〉后序》)——在贾家庄几乎被巡查的军官凌辱逼迫而死。(也可以说,动词“巡缴”作介词“为”的宾语,活用为名词。陵,通“凌”)
(五)动词在一个比喻句中作喻体,而本体又是一个名词,喻体的动词必活用为名词。因为本体与喻体的词性必须相同。例如:
(1)急湍(tuān)甚(于)箭,猛浪若奔。(吴均《与朱元思书》)——湍急的江流比箭还快,迅猛的浪涛像飞奔的骏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