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知道头像

早安知道

早安你知道吗!

  • 文章94570
  • 阅读4899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知道 正文内容

谁负荆请罪(谁负荆请罪的故事)

知道 知道 2022-12-24 22:11:08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谁负荆请罪,以及谁负荆请罪的故事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是一个成语,最早出自出自《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该成语意思是背着剂杖,表示服罪,向当事人请罪,用于赔礼道歉的场合。在句中一般用连动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主动向人认错、道歉,自请严厉责罚。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弩,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予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廉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

成语故事:

廉颇是战国末期赵国的名将。赵惠文王十六年(公元前283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大将率兵攻打齐国,把齐国打得大败,夺取了阳晋(今山东郸城县西),从此被拜为上卿。这之后廉颇勇猛善战之名传遍了各诸侯国。

蔺相如是赵国人,做过赵国宦者令缪贤的门客。后受赵王派遣,带着稀世珍宝和氏璧出使秦国。他凭着智慧与勇气,完璧归赵,得到赵王的赏识,受封为上大夫。

不久,秦国举兵攻打赵国,夺取了赵国的石城(今河南朴县西南)。第二年再次攻打赵国,杀了两万多人。秦国派使者告诉赵王,说愿意与赵王重修旧好,所以要在西河以外的渑池(今河南渑池县境内)与赵王相会。赵王害怕秦国,不想去。廉颇与蔺相如商量说:“大王不去,显得赵国软弱胆小。”在两人的劝说下,赵王决定赴会,蔺相如随从同去,而廉颇就在边境列兵等候。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负荆请罪

负荆请罪的故事主人公是谁

负荆请罪典故的主人公是赵国的廉颇和蔺相如。负荆请罪意思是背着荆条向对方请罪。表示向人认错赔罪。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

廉颇:前327-前243,嬴姓,廉氏,名颇,一说字洪野中山苦陉(今河北定州市邢邑镇)人。战国末期赵国名将,与白起、王翦、李牧并称“战国四大名将”。

周赧王三十二年(公元前283年),率兵讨伐齐国,取得大胜,夺取了阳晋,封为上卿。勇猛果敢,屡立战功,闻名于诸侯。长平之战前期,采固守的方式,成功抵御了秦军进攻。后为赵括所取代,致使长平之战惨败。赵悼襄王即位后,郁郁不得志,先后出奔魏国大梁,老死于楚地,入葬于寿春(今安徽省淮南市寿县八公山乡郝圩村)。

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上卿,赵国著名的政治家、外交家。他最重要的有三个事件:完璧归赵、渑池之会与负荆请罪。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善自谦抑的精神感动了廉颇,于是亲自到蔺相如府上负荆请罪,二人成为刎颈之交。

负荆请罪的故事概括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

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

这话传到了廉颇耳朵里,廉颇十分感动,便光着上身,背负荆杖,来到蔺相如家请罪。他羞愧地对商相如说:“我真是一个糊涂人,想不到你能这样地宽宏大量!”两个人终于结成誓同生死的朋友。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是谁?

负荆请罪的主人公:负荆的是廉颇,请罪的对象是蔺相如。

战国时期,秦昭襄王假意送给赵国十五座城池,以索取无价之宝和氏璧。蔺相如带着和氏璧来到秦国,他临危不惧,斥责秦王言而无信,使得完璧归赵。之后,他又随赵王到渑池赴宴,使赵王免受秦王的侮辱。

蔺相如因连立大功,被封为上卿,地位在老将廉颇之上。廉颇认为自己的功劳比蔺相如大,职位反而比他低,心中不服,几次借机侮辱蔺相如。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每次都忍让回避。

廉颇得知事情的真相后,十分惭愧,毅然负荆请罪,二人因此结下生死之谊。廉颇知错就改的精神,成为后人的美谈。

负荆请罪具体解释如下:

【拼音】[fù jīng qǐng zuì ]

【解释】负:背着。荆:荆条,古时用来抽打犯人的刑具。表示主动向人认错赔罪,请求责罚。

【近义词】面缚舆榇、引咎自责、肉袒面缚、登门谢罪、知错即改、肉袒负荆。

【反义词】兴师问罪。

【例句】我今天来是向你负荆请罪的,昨天我不该出言不逊,实在对不起,请你原谅。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