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知道头像

早安知道

早安你知道吗!

  • 文章92683
  • 阅读4821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知道 正文内容

苏州北寺塔(苏州北寺塔简笔画)

知道 知道 2022-12-24 22:06:51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苏州北寺塔,以及苏州北寺塔简笔画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北寺塔得名的由来和古今的变迁

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古刹报恩寺乃苏州璀璨之明珠。它位于苏州古城之北人民路1918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为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之一。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母亲吴太夫人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苏州古城区最高的建筑是什么啊

苏州古城区最高的建筑是北寺塔又名苏州报恩寺塔。北寺塔高76米,八角九层,雄冠江南。登高可俯瞰全城风光。

苏州报国寺塔由来

中国著名的江南古刹北寺塔(又称报恩寺塔),位于苏州古城之北人民路1918号,是苏州最古老的一座佛寺,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始建于三国吴赤乌年间(公元238-251年),相传是孙权为报答母亲吴太夫人的恩情,而舍宅而建。古称通玄寺。孙权的母亲吴太夫人是苏州人,她是孙氏家族的福音。丈夫孙坚战死后她鼓舞长子孙策继续开拓东吴疆土,长子不幸被刺身亡后,她又辅佐年轻的次子孙权。终于创建了三国鼎立的东吴王朝。

该寺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改为开元寺。五代后周显德年间(公元954-959年)重建,易名为报恩寺。

苏州北寺塔民居房子值得买吗

要看看是否有房产证,如果有的话也是值得一买。

近几年因为疫情原因,各行各业都不景气,工资也不稳定,房子价格普遍便宜,苏州北寺塔的房子便宜也是为了招揽客户。

苏州北寺塔居民有1800多户,交通便利,社区内配有大草坪,儿童滑梯,翘翘板,儿童游乐区,半场篮球场,林下畅聊很多小朋友都会在此玩耍。

北寺塔建于什么时候

北寺塔位于苏州平门内。其所在地北寺(后称报恩寺),最初为三国东吴赤乌年间(238-251)孙权为报母恩所建。在进门入口处的北塔胜迹牌坊正面便有知恩报恩四个大字。厚重的石牌坊承载着历史的沧桑和孝子孙权对母亲的感恩之情。孙权的母亲即吴国太,大家对她应该很熟悉,因为小说《三国演义》中有一段在镇江北固山甘露寺招亲的精彩故事。 苏州是孙吴早期的政治中心。孙权还在今盘门内建造过普济禅寺。今殿宇俱废,尚存一北宋瑞光塔,见证了当时该地亦为佛法兴盛之地。佛教于东汉时传入中国,江苏第一次大量修建寺庙则是在东晋南朝时期,苏州三国时期所建的报恩寺和普济禅寺是属于较早的了。 后来随者孙权领土的不断扩大,偏居东南的苏州对于江淮一带的军事行动难以作出快速反应,已不再适合作为孙吴的政治中心。于是孙权开始了西迁,从苏州(吴郡)到镇江的铁瓮城,然后到南京的石头城、再到湖北鄂州的吴王城。最终定鼎南京,揭开了南京作为六朝古都的序幕。

现在的北寺塔是经过金兵南下破坏之后于南宋绍兴年间重建的。她以独一无二的高度,脱颖于姑苏诸多宝塔之中,与虎丘塔双双成为苏州的象征。 苏州是全国保存宋代古塔最多的城市,仅市区就有5座宋塔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宋以前的宝塔则少有存世,这是因为宋代的造塔技术相比之前代有很大的提高。于是一大批宝塔经历了千年的雨打风吹,奇迹般地保存到了现代。

 苏州报恩寺塔重建于南宋绍兴年间(1131~1162),八角九层,砖身木檐,是南宋平江(即今苏州)城内重要一景,在《平江图》碑中已经刻出,现称北寺塔,仍是苏州城主要大街的重要对景。报恩寺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各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这些,都与山西释迦塔相仿。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与释迦塔不同。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经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已部分改变了原样。副阶柱间连接有墙,平面直径30米,与释迦塔相近;塔全高达76米,比释迦塔高出将近9米。全塔虽尺度巨大,但层数比释迦塔多出4层,比例也比释迦塔高细,加上檐角高举,在宏伟中也蕴含着秀逸的风韵,仍体现了江南建筑艺术风格

苏州知恩报恩塔又叫什么塔?

又叫报恩寺塔、苏州北寺塔。

相关介绍:

报恩寺塔整座宝塔气宇轩昂,雄伟壮观。尺度巨大,比例不壮硕,翘起甚高的屋角、瘦长的塔刹,使报恩寺塔在宏伟中又蕴含着秀逸的风姿,体现出江南建筑风格。

报恩寺塔是中国2000多座楼阁式宝塔中“上为令盛,下为重楼”的典型,各层塔门过道和塔心室门上的砖砌斗八藻井等仿木构装饰,结构复杂,是研究宋代小木作形制的实例。

扩展资料

相关背景:

三国吴赤乌年间(238-251年),报恩寺始建。南朝梁时(502-557年),报恩寺塔建有11层塔,北宋元丰年间(1078-1085年),报恩寺塔重建为9层。1965年至1967年,报恩寺塔又全面整修。

报恩寺塔为九级八面砖身木檐混合结构,高76米。塔内部为双层套筒,八角塔心内备层都有方形塔心室,木梯设在双层套筒之间的回廊中;各层有平座栏杆,底层有副阶(围绕塔身的一圈廊道)。但副阶屋檐与第一层塔身的屋檐是一坡而下,没有重檐。

砖砌塔身每面分三间,正中一间设门。木结构部分曾于清光绪年间重修,檐角高耸,又在平座上加了许多擎檐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报恩寺塔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