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知道头像

早安知道

早安你知道吗!

  • 文章101585
  • 阅读8135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知道 正文内容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简介(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简介翻译)

知道 知道 2022-12-24 22:00:28 1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简介,以及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简介翻译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简介是什么?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是元曲作家马致远。马致远(1250—1324),字千里,号东篱,被誉为“马神仙”,大都(今北京)人。他是一位“姓名香贯满梨园”的著名作家,又是“元贞书会”的重要人物,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为“元曲四大家“,元代散曲家、戏曲作家。被尊称为“曲状元”,在元代的文学史上具有极高的声誉。

《天净沙·秋思》【元】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相关注释:

天净沙:曲牌名

秋思:曲题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昏:黄昏,傍晚

人家:农家。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天净沙·秋思》马致远的简介是什么?

《天净沙·秋思》是元散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小令。此曲以多种景物并置,组合成一幅秋郊夕照图,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从中透出令人哀愁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义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炼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二十八个字,但却描绘出一幅凄凉动人的秋郊夕照图,并且准确地传达出旅人凄苦的心境。这首成功的曲作,从多方面体现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特征。

一、以景托情,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中国古典诗歌十分讲究意境的创造。意境是中国古典诗歌美学中的一个重要范畴,它的本质特征在于情景交融、心物合一。情与景能否妙合,成为能否构成意境的关键。清王夫之《萱斋诗话》曰:“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王国维《人间词话删稿》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马致远这首小令,前四句皆写景色,这些景语都是情语,“枯”“老”“昏”“瘦”等字眼使浓郁的秋色之中蕴含着无限凄凉悲苦的情调。而最后一句“断肠人在天涯”作为曲眼更具有画龙点睛之妙,使前四句所描之景成为人活动的环境,作为天涯断肠人内心悲凉情感的触发物。曲上的景物既是马致远旅途中之所见,乃眼中物。但同时又是其情感载体,乃心中物。全曲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妙合,构成了一种动人的艺术境界。

天净沙秋思的作者简介

马致远(约1251年-约1321年至1324年间),字千里,晚号东篱,大都(今北京)人,原籍河北省东光县马祠堂村,著名戏曲家、杂剧家,被后人誉为“马神仙”,还有“曲状元”之称,与关汉卿、郑光祖、白朴并称“元曲四大家”。

他在年轻时写诗曾献上龙楼,热衷过进取功名,但未能实现。马致远与关汉卿、白朴相近而稍晚,青年时期仕途坎坷,晚年不满时政,隐居田园,以衔杯击缶自娱,病逝于泰定元年(1321年)以后,死后葬于祖茔。

《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这支小令句法别致,前三句全由名词性词组构成,一共列出九种景物,言简而意丰。全曲仅五句二十八字,语言极为凝练却容量巨大,意蕴深远,结构精巧,顿挫有致,被后人誉为“秋思之祖”。

扩展资料:

马致远早年即参加了杂剧创作在至元二十二年到至元二十四年 [9]  (1285年—1287年)间曾担任江浙行省务官,元贞元年到元贞三年(1295年—1297年)间与文士王伯成、李时中等组织了“元贞书会”,与艺人花李郎、红字李二都有交往。

马致远在大约五十岁的时候辞官归隐。他的一生都是郁郁不得志,漂泊无依,在官场生涯里,他看透了世俗的可悲以和人生的耻辱,对政治的各种不满意,就有了“隐居山林其乐悠悠”的念头。从此就过上了很平淡的休闲幽雅的恬静生活。

马致远是元代曲坛上承前启后的重要作家,在元代散曲作家中,其的散曲数量最多、流传最广,创作的散曲数量比关汉卿、白朴两人现存散曲的总和还多。其杂剧创作脱离市井,脱离平民,是无根化的创作,因而后世誉之为“马神仙”。

对于马致远的散曲风格,有学者认为是“豪放”的,其实当是“旷”。就像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说“东坡之词旷,稼轩之词豪”一样,马致远散曲所表现的,更多的是和苏轼词中相似的旷达。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马致远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