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知道头像

早安知道

早安你知道吗!

  • 文章101585
  • 阅读6167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知道 正文内容

文化遗产日(文化遗产日活动)

知道 知道 2022-12-24 21:51:23 1

今天给各位分享文化遗产日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文化遗产日活动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我国文化遗产日是哪一天

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

2006年,国务院规定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的“文化遗产日”。2017年将名称调整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设立凸显了文化和自然遗产保护事业在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有利于增强全球华人特别是海峡两岸同胞对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华文明的认同感,有利于增强民族凝聚力和文化自信,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历年主题

2006年: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

2007年:保护文化遗产,构建和谐社会。

2008年:文化遗产人人保护,保护成果人人共享。

2009年:保护文化遗产、促进科学发展。

2010年:非遗保护,人人参与。

2011年:文化遗产与美好生活。

2012年:文化遗产与文化繁荣。

2013年:文化遗产与全面小康”。

2014年: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2015年:保护成果全民共享。

2016年:让文化遗产融入现代生活。

2017年:文化遗产与“一带一路”。

2018年:多彩非遗,美好生活。

2019年:非遗保护中国实践。

2020年:文物赋彩全面小康。

2021年:人民的非遗人民共享。

2022年:连接现代生活绽放迷人光彩。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哪一天

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源自文化遗产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建设重要主题之一,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保护文化遗产的高度重视和战略远见。

文化遗产日,从2006年起设立。2016年9月,国务院批复住房城乡建设部,同意自2017年起,将每年6月第二个星期六的“文化遗产日”,调整设立为“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从2009年国家文物局创设主场城市活动机制以来,每年的文化遗产日国家文物局都选取一座城市举办文化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

数读中国的世界遗产

2022年6月11日是我国第6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世界遗产包括世界自然遗产、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世界文化遗产三类。

我国已有世界遗产56项,其中,自然遗产14项、自然与文化双遗产4项、文化遗产38项,不断向世界展示“中国精彩”。

文化遗产日是什么意思

文化遗产日一般指文化和自然遗产日,是保护文化遗产的节日,是每年6月的第二个星期六。文化遗产日的确立是为了营造保护文化遗产的良好氛围,提高人民群众对文化遗产保护重要性的认识,动员全社会共同参与、关注和保护文化遗产,增强全社会的文化遗产保护意识。

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物质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

设立文化遗产日的意义

文化遗产教育青年,强调它的精神意义,设法使公众成为这一天的主人,成为主动的参与者,使国家文化遗产日成为全民的文化遗产日,使国家举措转化为每一个公民自觉的文化行为。

遗产日是一个纯文化的主题日,所有活动都应是公益活动。文物和文化机构的工作要在遗产日中充分发挥作用,积极进行遗产内涵与保护意识的普及工作。教育界利用这一天,培养下一代人的中华文化的情怀。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漫长的岁月中,中国各族人民共同创造了宝贵的文化财富,包括以物质形态存在的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不可移动文物和可移动文物,以及历史文化名城等;也包括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世代口头传说、传统表演艺术、民俗活动、礼仪节庆和手工技艺等,其种类之繁多、形式之多样、内容之丰富,为世界少有。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