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向广告1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天
- 本月已经过去天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纵向广告2
今天给各位分享相思始觉海非深的知识,其中也会对相思始觉海非深全诗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相思始觉海非深,怨恨不如潮有信”是什么意思?
“相思始觉海非深,怨恨不如潮有信”的译文: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出自:唐代白居易《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原文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及注释
(1)译文
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2)注释
①妾:古时女子的谦称。
②恨:埋怨,不满的情绪。《说文》恨,怨也。
创作背景
该词作于大和至开成年间,作者时在洛阳。
相思始觉海非深的上一句
相思始觉海非深的上一句为相恨不如潮有信。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出自唐代白居易的《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整诗如下: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如下:
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埋怨郎君的情意不能像潮水一样来去有定时,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水并不算深。
扩展资料
全诗赏析
人生莫作妇人身,百年苦乐由他人。”这是白居易为妇女呐喊不平的名句,表现了诗人对封建时代下层妇女不幸命运的同情和关注。
在这首原调《浪淘沙》小词中,他又通过对一位思妇复杂微妙的内心矛盾的描绘,真实地表现了妇女对爱情的忠贞和悲惨的境遇。
这首小词既借鉴民歌常见表现手法,质朴明快,天然无饰,而又言简意赅,细腻而生动地表现出一位与琵琶女身世相同的思妇的复杂矛盾心理。含蓄深婉,怨而不怒,堪称民间词与文人词结合的典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是什么意思?
意思: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唐)白居易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
译文
我问这江潮和海水,哪里像郎君的深情和女子的心意。
男女互相埋怨的时候认为对方不如潮水守时有信,互相思念的时候才发觉海并不算深。
扩展资料:
文学赏析
这首词形式与七言绝句相同,本来是白居易的自度曲,“相恨不如潮有信”句诗人化用了李益《江南曲》诗意:“嫁得瞿塘贾,朝朝误妾期。早知潮有信,嫁与弄潮儿。”
在中唐当时,官府重商弃农,盐商和珠宝大贾成为一个特殊阶层,“姓名不在县籍中”,“不属州县属天子”,他们牟取暴利,生活豪奢,“商人重利轻离别”、“日日逐利西复东”,故商人妇便更要常受“来去江口守空船”之苦。
这首词通过自问自答的形式来写闺情。词人通过对一位复杂微妙的闺中女子内心矛盾的刻画,真实地表现出她对爱情的忠贞和被人抛弃的悲惨境遇。
“借问江潮与海水,何似君情与妾心”首二句劈空发问,以水喻情。“江潮”常汹涌而来,倏忽而去,与薄幸人起初热烈却又转瞬即逝的爱情极为相似。大海既深且广,有如思妇对情人的思念。但词中思妇却并不这么看,她认为江和海水不能与自己的情意相比。
“相恨不如潮有信,相思始觉海非深”,上二句设问,这两句予以回答。“江潮”纵然倏忽而逝,但它有日日夜夜有来有往,而那负心郎呢?他走后却再没有音信。海水纵然很深,却不及自己对“君”的情意深厚。
真是“君心不如潮,妾心深过海”。词以“君心”比“江潮”,以“妾心”比“海水”,十分贴切自然,读之叫人拍手称妙。这首词虽写闺情,却是以欢情来显现,形式清新活泼。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又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与李白、杜甫并称“李杜白”。
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浪淘沙·借问江潮与海水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