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安知道头像

早安知道

早安你知道吗!

  • 文章102918
  • 阅读20619

人生倒计时

  • 今日已经过去小时
  • 这周已经过去
  • 本月已经过去
  • 今年已经过去个月
首页 知道 正文内容

李绅是哪个朝代(李绅是那个朝代的)

知道 知道 2022-12-24 00:56:15 1

今天给各位分享李绅是哪个朝代的知识,其中也会对李绅是那个朝代的进行解释,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开始吧!

李绅是哪个朝代的诗人

李绅朝代:唐朝。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

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扩展资料

李绅个人作品:

一、悯农二首

其一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译文 :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

其二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译文 :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二、答章孝标

假金方用真金镀,若是真金不镀金。

十载长安得一第,何须空腹用高心。

译文:只有虚假的,不好的东西才需要一个好的包装。如果是真实的,好的东西就不需要华丽的包装来掩饰了。十年春秋苦读才能及第,你为什么不积累知识,而去想那些远大的志向呢?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绅

李绅是哪个朝代诗人

李绅是唐朝诗人。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唐亳州(今属安徽)人,生于乌程(今浙江湖州),长于润州无锡(今属江苏)。唐朝大臣,曾参与牛李党争。亦为诗人,文学上,参与新乐府运动。

李绅生于唐大历七年(772年),曾祖父李敬玄,祖父李守一籍安徽亳州。

父李晤,历任金坛、乌程(今浙江吴兴)、晋陵(今江苏常州)等县令,携家来无锡,定居梅里抵陀里(今江苏无锡东亭长大厦村)。

李绅六岁时,死了父亲,由母亲教育经义之书。

他长得形状眇小,但是很精悍,能为歌诗。

15岁时读书于惠山。

与元稹、白居易共倡“新乐府”诗体,史称“新乐府运动”。

元和元年(806年)进士,补国子监助教。

润州观察使李锜聘为从事,不随其叛乱,拜右拾遗。

元和七年担任校书郎。

历官翰林学士,转任右补阙,与李德裕、元稹同时号“三俊”,后卷入牛李党争。

长庆元年(821)三月,改为司勋员外郎、知制诰。

二年二月,破格升任中书舍人,入中书省。

长庆四年(824年)李党失势,受李逢吉排挤被贬为端州(今广东肇庆)司马,宝历元年(825年)改任江州(今江西九江市)刺史,不久迁滁州、寿州刺史,又改授太子宾客分司东都。

太和七年,李德裕拜相,任李绅为浙东观察使,开成元年(836年)任河南尹,历任汴州刺史、宣武军节度使、宋亳汴颖观察使。

开成五年(840年)任淮南节度使。

不久入京拜相,官至尚书右仆射门下侍郎,封赵国公。

李绅为官有政绩,但处于牛李党争之下,建树不大,会昌四年(844年)因中风辞职,又出任淮南节度使,“以旧宰相镇一方,恣威权”,百姓“惧罹不测,渡江淮者众矣”。

李绅在扬州时还经手“江都尉吴湘冤案”,李绅误信扬州都虞侯刘群之言,将江都县尉吴湘逮捕下狱,以贪污、强娶民女罪,判处死刑。

后来朝廷命御史崔元藻前往扬州复查,发现吴湘罪不至死。

李德裕袒护李绅,无故贬斥元藻,最后吴湘仍被处以死刑。

会昌六年(846年)七月病逝扬州。

李绅短小精悍,于诗最有名,时号“短李”。

扩展资料

讽刺的是,李绅在《悯农》诗中教导世人要节俭,珍惜粮食,但在其成为显贵之后,颇为奢侈。

刘禹锡曾应邀参加扬州节度使李绅的宴会,见李绅家中歌妓成群,写有《赠李司空妓》:“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苏州刺史肠。”李绅见他如此着迷,便将家妓送给刘禹锡。

李绅脾气急躁,蔑视僧人,“必问难锋起,祗应不供者,多咄叱而出”,有僧人向李绅宣传因果报应。他问:“师父从何处来?”僧以话头禅答:“贫道从我来的地方来。”李绅将他鞭打二十下,说:“那我让你从该走的地方回去!”。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李绅

李绅是什么朝代的

李绅是唐朝中期的

李绅(772年-846年),字公垂。祖籍亳州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古城镇人)。唐朝宰相、诗人,中书令李敬玄曾孙。李绅六岁时丧父,随母亲迁居润州无锡。三十五岁时中进士,补国子助教。后历任中书侍郎、尚书右仆射、淮南节度使等职,会昌六年(846年)在扬州逝世,年七十四。追赠太尉,谥号“文肃”。

扩展资料李绅个人作品:一、悯农二首其一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译文: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种子,秋天就可收获很多粮食。普天之下,没有荒废不种的田地,劳苦农民,仍然要饿死。其二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译文:盛夏中午,烈日炎炎,农民还在劳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谁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粒粒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文章目录
    搜索